推行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制度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制度是指在同一猪场内,同一批猪群应同时转入或同时转出猪舍,以切断不同日龄和不同猪舍猪只病原的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
自繁自养饲养管理制度,是指规模猪场必须建立完善的繁殖体系,要有自己的良种繁殖场和商品繁殖场,根据猪场发展规划培育自己的基础母猪群。
在种群繁殖过程中,积极推行人工授精技术,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因引种不慎带来疫病风险。
加强猪场环境消毒
猪场大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池的长度以场区进出车辆最大轮胎周长的1.5~2倍为准,深度以能淹没到轮胎钢圈为好。消毒池呈圆梯形,入口和出口处,设立减速带,设置消毒液回流系统。消毒池中的消毒液可用2%烧碱,3d更换一次;或用0.25%(1:400)浓度,5d更换一次。消毒池内要随时清除异物,更换时彻底清扫、清洗,以保持消毒池内消毒液的有效性。
猪场运动场、场内道路每周要定期清理垃圾、铲除杂草、填平坑洼、彻底冲洗,用2%烧碱溶液消毒,半天后再彻底冲洗,除去消毒液,以防腐蚀。
猪场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消毒前,对场地、设施设备进行清扫和清洗,除去表面污物、粪便、料渣等,金属设施设备采取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圈舍、车辆、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用消毒液清洗、喷洒消毒;垫草、垫料先集中焚烧,再堆积发酵;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用喷洒方式消毒。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舍与带猪消毒
猪舍入口设脚踏消毒池或消毒垫,用5%来苏儿浸泡,每3d更换1次药液,与大门口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交替使用。猪舍的通道、运动场地、墙壁、门窗及用具等,每天清扫、刷洗干净,待干燥后用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每周1次,发生疫情时1次/d。猪舍下水道与排污沟,用2%火碱溶液消毒,平常每周2次,发生疫情时1次/d。
空舍消毒应先将舍内用具搬到舍外暴晒,同时用消毒液刷洗、晾晒,用喷灯喷烧墙壁、栏架等金属用具;带猪消毒常用0.3%特效碘进行60倍稀释,带猪喷雾;百毒杀、戊二醛均可按要求稀释后用于带猪消毒。
重视人员消毒
生产人员从外地回到猪场,饲养人员、兽医进入猪场前,必须在门卫室用消毒皂、流水洗手,并经紫外线消毒间消毒;进入猪场生产区,先淋浴,更换经消毒的隔离衣、帽、靴;如果进入猪舍,还要在隔离间更换猪舍专用工作服和胶鞋。
非生产人员、场外人员、外地各种车辆等一律禁止进入生产区,谢绝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必须先淋浴,换上场区隔离衣和工作鞋,严格遵守猪场防疫制度,并按指定路线行走,不得在生产区随意走动。
做好饮水消毒猪群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要求
完全按照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猪场的供水设备、饮水器、水管及水箱等,用含有效氯20%以上的漂白粉,按每立方米水用6~10g的比例,加入饮水中30min,即可供猪饮用;也可用50%百毒杀以1∶(1000~2000)的比例稀释,供猪饮用。
病死猪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自行处理模式下的较大规模猪场,必须有规范的无害化处理设备,如掩埋、焚烧设施设备,对本场的病死猪实行专门无害化处理。当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仍以集中处理为主。
猪场内的污物主要有病死猪、粪污、医疗废弃物、餐厨及生活垃圾等。发现病死猪一定要按程序主动申报,病死猪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许随意就地掩埋,更不准随意丢弃、出售。
文章转自:
2020 年第3 期 浙江畜牧兽医
猪场消毒剂的选择与正确消毒方法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