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生非洲猪瘟后复养场的消毒与其它注意事项

2020-10-11

复养场的消毒与其它注意事项

复养场的消毒并非仅仅是消灭非洲猪瘟病毒,而是全面清除所有可能引起动物疫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


1、消毒方式

(1)、喷雾消毒,即使用手动的/电动的背负式喷雾器进行消毒。喷雾消毒具有灵活、便捷、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水雾颗粒太大、量太小、射程小,常常导致消毒不彻底。常用于小面积、小空间的地面、墙壁及设备设施的消毒和蚊蝇的杀灭等。

(2)、高压喷雾消毒,即使用高压清洗剂+高压水枪头进行消毒,具有出水量大、射程远、雾化效果可调范围大的优点,但移动不方便,常用于大面积、大空间的冲洗式消毒,汽车消毒等。

(3)、高压雾化消毒,即使用高压清洗剂+专用高压PE管+雾化喷头,具有出水量适中、雾化面积大、雾化效果好、性价比高、节约消毒剂、可自动化的优点,但具有难以移动、喷头易堵塞、怕风的缺点,常用于加湿降温、带猪消毒、环境消毒、汽车消毒等。


2、养殖前消毒(上批次出栏后到下批次养殖前时间段)

按照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室内由远及近、室外由非硬化区向硬化区以倒退的方式清洗和消毒,防止反复污染和交叉污染。


2.1猪舍、饲料间、仓库、药品室消毒

分为减少病原扩散、清洗、消毒、重点区域强化消毒4个板块,包含(清理、清除、2%烧碱预消毒)、清洗、(2%烧碱消毒、过氧乙酸消毒、戊二醛熏蒸)、白化处理8个步骤。

(1)、使用扫帚、刀铲、电镐等工具全面清理地面、墙壁、料槽、水槽、排粪沟、过道、上猪台、屋顶等处一切能看见且能机械清除的积粪、灰尘、饲料、污水、废弃物等,经84消毒液充分浸润后用双层不透气饲料袋密封包装,再集中运至无害化处理点深埋(带包装一起)。此步骤切记不能产生新的污水、不能产生大量扬尘、清理人员离开时需沐浴和更衣换鞋,以免扩散病原。

(2)、确保室内和室外所有电路均关闭。若需用电,须拉防水的专线。

(3)、清除一切可活动,易拆卸,贵重、不耐腐蚀、不耐冲击、有碍清洗消毒、有安全隐患且不易解决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工作服、工具、遮挡篷布、推车、药品、注射器、桌椅等。用84消毒液、过硫酸氢钾等消毒液选择浸泡、喷雾、擦拭等方式消毒半天,再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干净,并重复1次。待干燥后,有条件的场可放在洁净的室内用臭氧消毒,条件不好的场可用透明不透气的洁净篷布经全面包裹后放在最洁净的室外经高温暴晒直至后续的室内过氧乙酸消毒步骤完成。

(4)、打开沼气池、化粪池、污水池等设施的所有活动盖及盖板,投入烧碱(未稀释),调节pH值>12(注意防爆、防中毒、防坠入),同时向内侧墙壁等未触及粪水的部位使用2%烧碱高压喷雾消毒。

(5)、用2%烧碱对所有设备设施、内外墙壁及屋顶、无动力风扇、横梁、线管、窗户、篷布、地面、化粪池出入口等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不留死角的(所有消毒措施均同)全面高压喷雾消毒(约1.6m高度内(猪能触碰到的高度)所有设备设施、墙壁及地面等需彻底浸润)。

(6)、6h后用高压清洗机彻底清洗。由于地面、隔墙等处积粪不易清除,可以用高压清洗机和铲刀在数日内多次循环开展2%烧碱腐蚀浸泡和清水清理工作,直至干净。

(7)、用84消毒液对无水的蓄水池全面清洗消毒,并在内部配置一定量的消毒液(能灌满所有水管线路的2倍),并在最远端处打开水阀,使其灌满水路,再逐个按压出水口排尽空气。6h后打开蓄水池入水开关,洗净水路中的消毒液至无特别明显的刺鼻味道(即残留有低浓度消毒液)。

(8)、待地面及墙面充分干燥后用2%烧碱对所有设备设施、内外墙壁及屋顶、无动力风扇、横梁、线管、窗户、篷布、地面等全面高压喷雾消毒(确保所有墙壁及地面等能吸水的部位已浸透,其余的部位四周已开始淌水)。6h后用清水略冲洗,再去除积水。

(9)、待地面及墙面充分干燥后改用过氧乙酸重复(8)消毒步骤(无需清水冲洗),同时逐步关闭所有门窗,并用洁净篷布从舍外向舍内遮蔽通风口。

(10)、带气味自然散发后再将(3)处拆除的物品分类还原或更换,再用戊二醛/甲醛进行全舍密闭熏蒸消毒

(11)、带气味自然散发再后用2%烧碱+10%20%生石灰+0.5%1%食盐制成乳液(生石灰浓度可随消毒方式在范围内适当调整),采用滚涂、喷涂、刷涂等方式彻底白化(以不能看见背景色为准,不宜过厚)约1.6m高度内(猪能触碰到的高度)所有设备设施和排粪沟、排水沟、粪池入口、上猪台及通道等。

不易消毒且成本低的物品建议全部无害化处理,例如药品包装、衣服、鞋子、被褥、书籍、一次性注射器、旧篷布等。


2.2空地、道路环境消毒

(1)、清理猪场内空地(特别是猪舍四周、道路两旁)、未硬化的道路、场外尽可能远(大于50m为宜)的范围内一切杂物、废弃物、杂草。用过氧乙酸高压喷雾消毒至开始淌水。气味完全消散后再铺不少于2cm厚的生石灰,同时喷洒0.8%烧碱水雾浸润(以刚流淌为宜)。若空地曾有猪出没,则还需翻土10~20cm(猪能拱/踏出的深度),重新满铺石灰和喷洒0.8%烧碱水雾。

(2)、对场区所有硬化的道路采用2%烧碱+10%20%生石灰+0.5%1%食盐制成的乳液进行消毒。


3、养殖中消毒

重点是防止致病因子传入,同时减小在场内传播范围。包括人员、猪、车辆、设备、食材等进场消毒、日常消毒、疫病排查3个方面。


3.1、人员、猪、车辆、设备、食材等进场消毒等工作

(1)、本场人员入场前需沐浴、更衣换鞋、漱口、清理鼻孔。外来人员入场必须经沐浴、更衣换鞋、带口罩和帽子后才可进入。

(2)、更换消毒通道、消毒池、消毒桶内消毒剂。

(3)、清理料槽、水槽、水路中的消毒剂,确保一切安全后通电通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查故障和维修。

(4)、若猪场离河道、农田、市场、屠宰场、垃圾场/堆、泔水转运点、排污沟区、无害化处理点等较近且相对地势更低的场,需用深水井或自来水水源,并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若为阳性须更换水源。

(5)、饲料在下车转运时需用84消毒液对外包装喷雾消毒,进入仓库后密闭2h再打开门窗透气(防止饲料受潮霉变)。因难以控制原料来源和难以对原料消毒,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所以不建议自制饲料。

(6)、车辆及其驾驶员、下猪人员不得进入场内,需在特定范围内活动。生猪以每车为单位进入半封闭的赶猪通道内,经碘制剂从上下两个方向高压雾化/喷雾消毒(通道下方铺设吸满碘液的棕垫)后停留10min以上(中途补充消毒1次)才能进入圈舍内(舍内30min内不提供饮水)。车辆及人员离开活动区域后,先将能机械清理的粪便、杂物、尿液等清理干净,再用5%烧碱高压喷雾消毒,30min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满铺生石灰,最后从场外消毒中心顺车辆经过的道路以倒退的方式返回活动区域(包含)用0.8%~2%烧碱全面高压喷雾消毒。


3.2、日常消毒等工作

(1)、每天/使用前监测消毒池pH值,低于12,须添加烧碱或者更换。

(2)、厨房及其周边环境等每天用过氧乙酸/0.8%~2%烧碱/84消毒液/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消毒1次,餐具、厨具等每天用红外线消毒或/和泡腾消毒片浸泡/擦拭消毒1次;瓜果蔬菜等食材入场时可选用泡腾消毒片、84消毒液、双氧水等消毒剂先经清洗消毒池全部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和储存备用;非本场猪肉及其制品不得入场;泔水等废弃物须经沼气池发酵等方式无害化处理。

(3)、每周清理猪场内空地(特别是猪舍四周、道路两旁)、场内外道路、场外尽可能远(约50m)的范围内一切杂物、杂草等。再用过氧乙酸/0.8%~2%烧碱/84消毒液高压喷雾消毒。若为有风天气、车流量、人流量或动物经过较多需增加频次至3d/次或隔天1次。若为大风或暴雨天气则在风雨停止后应立即消毒。

(4)、每周对猪舍、饲料库、药房、工具间、休息室、沐浴间等环境及设备设施等用过氧乙酸/0.8%~2%烧碱/84消毒液/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戊二醛喷雾/熏蒸消毒1次;

(5)、在有蚊蝇的季节,每周对排粪沟、污水沟、杂物间、饲料间、场外水渠、竹林等处喷洒蚊蝇杀灭剂1次。场内悬挂足功率的蚊蝇诱捕器。

(6)、若猪场离风险点(例如农田、市场、屠宰场、垃圾场/堆)较近且相对地势更低的场每月须对其浅表地下水进行监测。

(7)、若为扬尘天气,则需关闭窗户饲养,同时带猪消毒(分上下午分开用碘伏/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新洁尔灭等无强烈刺激性消毒剂通过高压雾化的方式消毒)。打开围墙、舍外上风口高压喷雾消毒管线,使用84消毒液/戊二醛物等消毒剂间断自动喷雾消毒(保持空气中持续有消毒气味即可)直至天气改善。

(8)、若有疫病病症出现时需带猪消毒(方法同上)直至病猪隔离后3d内无新感染病例。病猪舍需持续消毒至全体康复。

(9)、若周边或场内疫情情况严峻时,则每天均需打开围墙、舍外高压喷雾消毒管线间断自动喷雾作环境消毒(保持空气中持续有消毒气味即可)。猪舍内在打扫清洁时也需启动高压喷雾消毒管线间断自动喷雾作带猪消毒。人员每天均需更换工作服,同时通过改进清洁工具、安装摄像头等设备设施尽量减少和猪的接触。


3.3、快速排查、隔离、诊疗疫病

对一头猪的观察远比对一群猪的观察更容易、更仔细;对一圈猪的治疗远比对1栋猪的治疗更实惠、更有效。对病猪的及时排查、隔离、分类诊疗是控制场内疫情最有效、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

(1)、有监控的可以实时排查猪群中被群体追、咬、爬跨的猪,没有监控的可以定时或听见惨叫后第一时间排查脱单的、立于角落的、眼神恍惚的、背部/胯部/耳朵/尾部等处皮肤有伤痕/血渍/带粪划痕的、严重脱水的、张口踹气的、皮肤发红体温升高的、腹部干瘪(吃料少)的、皮毛没光泽的等的猪,并及时移至观察舍。经数日观察、诊疗和排除疫病后再返回弱势猪集中的圈舍。

(2)、每日定时观察猪群拉稀便、血便、呕吐、不明分泌物、病理性出血斑、眼鼻分泌物异常等情况,需及时找出病猪,并分类移至病猪舍集中诊疗。

(3)、猪死亡后需找出死亡原因,若为病理性死亡需记录临床及解剖情况,同时比对同一症状死亡猪的数量和频率,立即做出是否需要排查、隔离、诊疗等的决定。


share
Write a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