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下生猪复养是势在必行的,但非洲猪瘟具有区别于其他重大疫病(例如口蹄、蓝耳、猪瘟、圆环等)之全场死绝的特点,按照以前的消毒方案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已难以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或者彻底消灭,导致疫病易暴发,易卷土重来,所以在养殖前对猪场的风险评定和升级改造尤为重要,抉择犹豫不定时坚决不复养;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严加防范场外致病因子从水、路、空全方位的侵袭,同时不能懈怠场内的消毒和饲养管理工作。
复养,须对非洲猪瘟有全新的认知和畏惧心理。它是一种没有有效疫苗、没有特效药、说来即来、无孔不入、快速致死、全场死绝地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疫情具有3大特性。
在没有做好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全面认知、没有做好对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博弈、没有做好对猪场全面改进的基础之上不建议复养。
复养可行性的判定与基本改造
“养殖成败在细节,养殖效益在管理”,年出栏规模1000~3000头“公司+农场/户”等类型的养殖场较普通散养户、养殖场/户具有下列优势。
(1)、生物安全防护优势:可实现在一个饲养周期内做到封闭式养殖、能做到全进全出、能极大地减少与外界传播媒介的接触机会、能有效的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2)、管理优势:具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具有统一的养殖管理;具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具有完善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具有明确的仔猪供应保障,具有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具有放心的原料供应,具有专业的饲料加工。
(3)、技术优势:饲料、兽医、兽药、养殖、风险防控等均具有专业技术支撑。
(4)、经济效益优势:资金来源有保障、工资收入有保障、人员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能够快速复制场、更易获取社会资助/补助等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出栏规模1000~3000头“公司+农场/户”等类型的养殖场为目前最优选择对象。
(1)、选址欠妥:
例如:处于下风口(以夏季为主导风向)、下水源的场,离居民点、市场、屠宰场、主干道、垃圾场/堆、泔水转运点、排污沟等高风险区域不足500m的场,离其他潜在高风险场/户不足3km的场(有地理隔离或人为隔离的可适当减小距离)。
(2)、建设不合理:
例如:布局不合理导致疫病易从外部传入或内部交叉污染且无法改建的场,设施设备难以清洁消毒的场,有安全隐患的场。
(3)、管理缺陷:
例如:养殖期间不能封闭式饲养且没有解决方案的场,排污不可控的场,病死猪无法无害化处理的场,信息记录不全不真实的场。
(4)、饲料:
来源不正规、运输不合理、饮水可能被污染同时没有解决方案的场。
(5)、能力不足:
例如没有生物安全意识自身的场,能力不足且不能得到专业指导、不受监督管理、态度恶劣、失信的场。
(6)、猪来源不佳的场:
例如猪来源存在疫情情况未知、风险不可控、可供数量严重不足、口碑不佳、来源复杂等情况。
(1)、在场外通道入口处上设立消毒点,具备对车辆的高压冲洗、高压喷雾消毒、消毒通道高压雾化消毒(需有遮蔽)和消毒池消毒(需有遮蔽)的条件及能力,以及对人员的雾化消毒、消毒池消毒、能穿戴防护用品的条件及能力。
(2)、无害化处理点建在场外下风/背风口。保险理赔员不得入场,外部兽医、技术员、管理员等入场需按生物安全消毒流程进入。病死猪须经包裹后运至场外理赔、剖解和无害化处理。
(3)、外部车辆一律不得入场,上下猪台修至围墙外,饲料需经转运入场,内外设备及工具等不混用。
(4)、以栋为单位在室外设置电总闸,配有漏电和短路保护器。
(5)、清理场内所有杂草、栽种的瓜果蔬菜、花卉、树木(猪舍周边)等,严禁在场内及附近排粪水等污物,场内空地尽量硬化。
(6)、猪舍内不使用木制品,中空型材需要填实或封闭,砖头不得裸露。
(7)、修建围墙,防止外来人员、猫、狗等不可控进入。
(8)、在舍内、舍外、人员/车辆/上下猪通道、围墙等处布置高压雾化管线,用于带猪消毒、环境消毒、车辆消毒、消暑降温等。